银堡红口粮茶:一杯源自传承与创新的乡村振兴之茶
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银堡村,一片曾被人们遗忘的茶园正悄然焕发新生。这里的茶树扎根于森林边缘的地块儿,由农户早年引种却因遭遇收购方爽约而陷入了困境。几十年间,村民们在坚守与放弃中挣扎——陆续有人挖掉茶树改种玉米等农作物,也有人尝试手工制茶但因工艺粗糙而销路不畅。最后,银堡村白莲一带遗留下来的茶园逐渐荒芜,杂草杂木与蕨类植物几乎将茶树吞噬。
对银堡村白莲茶叶来说,201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。这一年,返乡创业的黔农奉茶业创始人黄洪突然想起了这片被世人冷落的,在他看来是宝藏般存在的茶园。作为从湄潭茶叶市场起步的茶人,他敏锐地意识到:这些如今在自然环境中野蛮生长的茶树,因脱离了人工的干预而保留了最原始的生态品质。他还认为如果连家门口的这么好的茶园都不加以拯救,何谈振兴家乡?抱着这样的信念,黄洪带领团队踏上了制茶之路。
他们首先面临的是原料的挑战。银堡村的茶树已种植了几十年,农户管理方式粗放。茶园土壤鲜有翻动,十分板结。加之有的茶园已抛荒多年。这些因素造成了茶树芽叶形态不统一,采摘难度大。但黄洪对这些不利因素逐一改良,并坚持采用传统手工方式采摘。只选取春季的一芽二叶鲜叶,这个阶段的原料嫩度适中,内含物质丰富,既能保证茶汤的醇厚感,又避免了夏季原料的苦涩。更重要的是,手工采摘不容易混入杂质,确保了原料的匀净,为后续工艺奠定了基础。
在银堡红的研制期间,黔农奉团队开启了近乎偏执的试验。那时,他们还没有现代化的制茶设备,采用的是手工制茶和传统炭火烘焙的方式。他们通过对发酵等环节的不断调整和尝试,最终获得了成功。一款汤色橙红透亮、口感香甜顺滑、带花香的红茶诞生了。当黄洪带着这款茶赴湄潭请教制茶老师傅时,对方以调侃的方式赞美到“乱拳打死老师傅”。对方没有用华丽的语言,却以质朴而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银堡红品质的肯定。
银堡红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。早期市场对百元级红茶充满质疑:“便宜没好货”的固有观念让消费者望而却步。但黔农奉坚持以出厂价直供,用品质打破偏见。他们将茶园管理透明化,通过短视频向大众展示,并邀请消费者参观抛荒茶园的打理过程,展示人工除草、翻耕土壤、修剪等细节,让“干净茶”的理念深入了人心。
如今,银堡红已成为黔茶壹佰平台的明星产品,98元/斤的定价让高品质红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曾经荒芜的茶园重新焕发了生机:农户既可以将茶园流转给黔农奉,然后务工采茶;也可以将自家的茶青鲜叶销售给黔农奉,但茶园情况必须得符合黔农奉的要求。每一杯银堡红的背后,不仅是一片茶园的重生,更是一个村庄的振兴缩影。
从被遗弃的杂木丛生的茶林到飘香的茶园,从苦涩的尝试到甘甜的回味,银堡红用了七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。银堡红不仅是一杯好茶,更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。银堡红让被抛荒的茶园重拾价值,让白莲焕发出了新的气象,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浸润着茶香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想买 | 超酷 | 鼓掌 | 想喝 | 搞笑 | 鄙视 | 犯困 | 路过 |
- 上一篇:银堡红茶园面貌
- 下一篇:没有了!
相关文章
-
没有相关内容